
醫生代言就掛保證?大品牌就值得信賴?保健食品有補就有效?若真要補充營養,應從哪裡著手?兒童保健食品還存在哪些陷阱,家長一定要知道?
諮詢∣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、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祕書長張素瓊、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余俊賢、小兒科醫師周怡宏、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、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、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審稿∣張素瓊(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祕書長)
正常的嬰、幼兒補充保健食品,對健康不一定有幫助!醫生及營養師們皆強調,器官發育未成熟的學前兒,保健食品補充失當,還有可能造成肝、腎等器官的負擔,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反而徒增傷害。
即使是台灣保健食品學會,也不建議針對正常的孩子使用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。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祕書長、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張素瓊解釋,所謂正常的孩子是指,生長曲線值在三~九七%之間,而且沒有劇降或劇升現象的孩子。
但是,在親子社群網站,保健食品一直是媽媽們熱烈討論的話題:小孩過敏吃益生菌能改善過敏症狀、喝雞精可以增加活力、吃魚油會變聰明、補鈣牙齒就長得好、乳鐵蛋白有助預防腸病毒……
營養其實重質不重量,只要平日飲食均衡,不偏廢某一種食物,不用吃多,孩子就能長得好。「而父母對保健食品的熱情,其實反映了對孩子健康的高度期待,」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說,就像為了課業補習,保健食品是家長想幫孩子的營養補習……看更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