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搶救國中生─失落的國中三年


教育,親子關係,親師,教養,功課,習慣,國中生
台北,晚上六點十分,學校第九節下課的鐘聲響起,讀國三的仲宇看著錶,再過二十分鐘,補習班就要開始上課。眼前,班導還在為幾位同學吵鬧的關係,將全班留下來訓斥。好不容易下了課,他餓著肚子急奔補習班,繼續奮戰三個半小時,回到家已經超過十一點。

基隆,阿友在這裡的一所公立國中念書,國一因為遭受家暴,功課很爛,從此被貼上壞學生的標籤。國二時,家庭環境改善,他開始奮發圖強,結果卻換來多位老師的冷言冷語,三不五時懷疑他考試作弊,他也變得自暴自棄。到了國三,他每天被老師叫到辦公室罰站,免得吵到同學準備基測。

花蓮,一位優秀的資深英老師,被他剛接手的國二班級深深震撼。他的學生杯子裡裝的都是酒,一發起脾氣來,就拿酒杯砸人。全班三十五個人,能夠靜下來讀書的,不超過五個。學校裡的國三導師,一年走了四、五個,還留下來的,不是天天流淚、擔心被學生K、就是靠抗憂鬱藥度日。即使這樣的學校,依然是每天從早自習考到第八節課。許多孩子寫完名字,交上白卷,一天考八堂課,他就睡八堂課。

這些情景,都是現在國中教育現場活生生的故事。被壓抑的、被放棄的、被邊緣化的青春生命,無助的徘徊在國中校園裡。

原本該是青春燦爛的國中三年,為何成為許多孩子失落的歲月?為什麼教改推動十幾年,國中生的壓力依然不減?甚至更加扭曲?.....詳全文

@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親子天下】網站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