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這樣的場景每天在許多家庭上演,總是要耳提面命,孩子才甘願坐在書桌前。五分鐘後,卻發現他在做與功課不相干的事!一次次的威脅利誘後,你終於失去耐心……,好像愈是想要解決,孩子「做功課不專心」這件事愈是成為家庭的困擾。
《儂儂》雜誌總編輯張綾玲記得,以前她催促女兒做功課,總是換來「為什麼我要早一點做功課?」之類問題,有一次她告訴女兒,如果早點寫完功課,就有多一點時間做自己的事。她協助女兒儘快完成功課,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使用。幾次之後,雖然不專心的狀況還是在,但「做完功課的自由時間」成為讓人心動的酬賞,女兒會開始試著完成功課。 其實,很少有孩子「故意不專心」,他們常常是不知道如何專心,或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專心。
曾任國中英文 老師,現在是《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專刊》主編的周育如建議,在採取行動之前,父母應先和孩子談什麼是專心?為什麼要專心?專心的表現行為為何?把問題丟還給孩子,並藉由討論幫助孩子找出解決方式。
就算孩子還小,也該讓他知道你想了解他和幫助他,用「媽媽知道做功課讓你覺得很痛苦,不過你今天還是得完成,我想到一個方法可以試試。」的話語,緩和對立關係。取代「快去寫功課,沒寫完之前不准離開位置!」或「不寫就算了,後果自己負責!」的情緒性言語。 當孩子感受到你的了解與善意,當你和他的目標一致──終結回家功課的戰爭,實用的策略才有可能發揮效果。.....詳全文
@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親子天下】網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